众所周知,孙中山开创了中华民国。他曾以伟大革命家的眼光,认识到我国煤炭行业的战略地位,他关于煤炭开发的一些论述至今仍为我们今日发展的重要参考。 孙中山在着名的论述《建国方略》之二中,有对煤炭行业极深刻的论述:“煤为文明民族之必需品,为近代工业之主要物,故采取之目的,不徒纯为利益计,而在供给人类之用。” 这些论述切中了文明民族和近代工业的要害,这种认识,至今并没有过时。他还指出,中国煤炭资源的丰富,为煤炭工业提供了大力开发的条件。他写道:“中国煤矿素称丰富,而煤田之开掘者,不过仅采及其皮毛而已。”他认为,在中国发展煤矿,不要有任何顾虑,应该放手大干。 “煤矿之产于中国各地既多所发现,……故开采者不特无失败之虞,而利益之厚可断言者。”他要求“直隶山西无尽藏之煤铁,应以大规模采取之”。他还曾预言:“数年后,当中国工业愈加发达,需煤之数必见增多。”“在中国又有无限市场,故资本之投放,其利益大可断言者。”字里行间,表达出他对发展煤炭工业的满腔热情和坚忍不拔的决心、信心,他预见了煤炭行业发展的趋势。 对于在中国如何开办煤矿,孙中山也颇具真知灼见。按他的设想:一是,先在沿海地区开发,“沿海岸、河岸各矿,交通既便,宜先开采,内地次之”。二是,在资金上既借外资,又要降低成本。他说:“开煤矿之办法,除摊派借用外资之利息外,其次当为矿工增加工资,再其次当使煤价低落,便利人民。”三是,搞规划,先为炼钢建煤矿,统筹兼顾其他。他这样谋划:“当煤矿开采之始,除为钢铁工厂使用外,开始计划当以产出二万万吨备为他项事业而用。”四是兴建运煤大通道。比如,他设计在唐山建北方大港,就有为山西煤炭建造出海口的考虑;改造广州水路系统也是为了使煤铁资源“以达于海”;修建西南铁路、建葫芦岛港、西安至大同铁路和新疆铁路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运煤。 1912年,孙中山为袁世凯所迫,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。在这种处境下,他仍不忘振兴国家实业。当时,孙中山不顾身体不适,到山西、河北考察正太铁路及晋省矿产。 这次实地考察,对孙中山启发极大,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煤炭的认识,而且还深化了其发展民族实业的思路和策略。 特别是山西的煤炭资源给孙中山以极深刻的印象。1912年9月21日,孙中山曾在山西阳泉考察。这里富足的煤炭、铁矿资源,使他在心中形成了煤铁同步发展的计划。他在此写下了“以平定煤铸太行铁”的结论。这几个大字,被雕刻在阳泉市一个公园的石碑上。
来源:中国煤炭报 |